圓谷工作室進入平成年代急起直追,卻仍避免不了破產被收購的命運,當中的原委究竟為何?
平成第一期超人力霸王系列(平成三部曲)
1996年超人力霸王提加
跳脫昭和的設定、引進型態轉換、配合賣玩具修改劇本,走強烈科幻風。平均收視率7.3%,玩具賣146億,可說是大成功。
1997年超人力霸王戴那
延續提加的世界觀,但改走喜劇風。平均收視率6.4%,玩具賣147億。
1998年超人力霸王蓋亞
追加宿敵力霸王,重視寫實性。平均收視率6.2%,玩具賣152億。
*平成騎士每話製作費1000~2000萬,收益約100~200億。反觀三部曲製作費每話3000~4000萬,約150億的收益跟本無法追平。
區間
1999年TAKARA TOMY介入電視台,強推洛伊德動畫版,造成力霸王產生一年的空窗期。
平成第二期超人力霸王系列(高構想系列)
2000年超人力霸王秩序
採用多媒體混合戰略,以人獸共存為題材,並嚴格控管預算。平均收視率僅5.6%,玩具賣94億,贊助商紛紛出走。
2004年超人力霸王奈克斯
製作費砍半,故減少城市戰,同時把舊皮套改造&重組成新怪獸(全新要價100萬以上)。沒料到客層大多是兒童,走成人向大失敗。平均收視率3%,玩具賣59億。
*同年的ULTRAMAN電影,廳數過少票房僅1億5000萬。原本預定推出的ULTRAMAN2因腰斬損失1億。
2005年超人力霸王麥克斯
回歸昭和的設定,找來昭和力霸王的演員撐場,人氣稍微提高。平均收視率4%,玩具賣39億。
2006年超人力霸王梅比斯
贊助商僅剩萬代,跟銀行借錢拍片。直接延續昭和的世界觀,不過前期播放時間改動人氣低迷,電影版上映逐漸回升,終究無力回天。平均收視率3.8%,玩具賣36億。
*圓谷內部亦發生力霸王樂園短報收支、五代社長圓谷昌宏涉性騷被解職、打入中國市場卡關等問題。
區間
2007年圓谷的債務達到30億,TYO取得68%股份接手。八代社長圓谷一夫遭解職(任名譽會長),為圓谷家的經營劃上句號。2008年萬代從TYO手中拿到33.4%股份,獨佔圓谷作品的商品化權利。該年的大決戰!超力霸王8兄弟,找回平成&昭和演員同台共演,票房8億3800萬。
TYO時代
2009年大怪獸格鬥 超銀河傳說THE MOVIE
TYO收購後首部電影,整合光之國世界觀,請到小泉前首相出演。日本票房8億2000萬、中國票房3億8000萬。
2010年超人力霸王傑羅THE MOVIE 超決戰!彼列銀河帝國
45周年紀念第一彈,導入過去的圓谷英雄擴大世界觀。日本票房4億700萬、中國票房2億2000萬。
區間
2009年圓谷一夫卸任名譽會長,至此圓谷家完全退出。2010年TYO把持有股份全讓給柏青哥公司Fields。
Fields時代
2012年超人力霸王神話
45周年紀念第二彈,由AKB48擔任特搜隊員,票房5億6900萬。
區間
2013年起回歸電視版製作,平成完結進入新世代。
綜↑所述
觀眾跳脫不出既定印象、圓谷只能迎合其打造作品,最終這種惡性循環也走到盡頭。經過改朝換代,看得出其懷著野心、模索前進,可是依然給人一種卡在框架中的閉塞感。